汽车上的不可或缺之音响篇 小编支招选购改装

所属类目:用车技巧 - 发布时间:2017-07-27
<        由于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也有很多不可或缺的配件,中国汽美网小编为了满足车主对于汽车的高要求,在最近将为车主们带来汽车上的不可或缺的多个篇章,让您实实在在的了解汽车,爱上汽车。本期小编将为您带来汽车上的不可或缺之音响篇。

       对于那些并不是狂热的音乐发烧友的车主来说,选车时不会把汽车音响配置做为考虑因素,买车后也不会对汽车音响做专门的改装。大多数车主开车时也只是听听音乐、听听电台广播,对汽车音响的需求并不多。

汽车音响系统包括主机、扬声器、功放三部分。普通车主最熟悉的就是广播电台、CD、DVD、多媒体音视频输入接口等等,而真正发烧级别的音响则涉及音量大小控制、高音与低音调整、左右平衡调整、前后音量调整、Loudless响度控制、音频均衡调整、多段频率音色调整等等复杂的音效控制,从而把汽车变成一个可以移动的音乐厅。

一、汽车音响的分类:

按汽车音响品牌的地域分,可分为日本品牌和欧美品牌。

1、日本品牌的音响以对音质的读取和修饰见长。

声音的读取是指主机从数字和模拟音源获取信号的过程,日本品牌的音响这方面技术非常成熟,音质纯正细腻。

对音质的修饰是指运用数学手段制造各种场场效果以取悦人耳,如BBE、DHE、各种场场模拟等,这些功能打破了音源的本色,但是比较符合人耳的习惯,所以非常取悦于消费者。总体来说,绝大数日本音响的音质总体比较平衡,符合大众的消费。

2、欧美品牌的音响以功率放大中的真实还原和低间震撼见长。

欧美人注重真实还原音乐的本色,同时某些厂家又特别注重低音。在家用音响中欧美品牌的功放和音箱比较受推崇。

二、如何把车厢变成音乐厅?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供轿车专用的高级音响设备,一些汽车音响爱好者将大功率放大器和电子网络器安置在轿车行李箱内,将超低音大口径喇叭和其它型号喇叭分别嵌入后窗下围板和车门板上,使用独立的直流电源,功率输出达上百瓦以上,音色浑厚优美,高低有错,把车厢内狭小的空间变成了令人愉快的音乐欣赏室,予人以美的享受。

但是由于汽车的运行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包括振动、高温、噪音、电磁波等都会干扰车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轿车专用的音响设备不论从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的要求都要比家用音响严格 ,而且价格不菲,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性能的轿车音响实际上是当今音响世界中的顶级品。

汽车音响技术要注意的地方有五点,分别是安装尺寸和安装技术、音响避震技术、音质处理技术、抗干扰技术、主动降噪技术。

1、安装尺寸和安装技术

轿车上的音响绝大多数安装在仪表板或副仪表板的位置上,而这些仪表板内的空间比较狭窄,汽车音响主机的体积必然要受到限制,因此国际上就产生了一个通用的安装孔标准尺寸,称为DIN(德国工业标准)尺寸。标准的DIN尺寸为178毫米×50毫米×153毫米(长×宽×深)。

有些比较高级的汽车音响主机带有多碟CD音响等装置,安装孔尺寸为178毫米×100毫米×153毫米,又称为2倍DIN尺寸。而有个别品牌的轿车其音响主机属于非标尺寸,只能指定安装某种型号的汽车音响。所以购置汽车音响,一定要注意音响主机尺寸与仪表板上安装孔尺寸是否适配。

汽车音响的安装除了仪表板安装孔尺寸外,更重要的是整个音响系统的安装,尤其是喇叭和机件的安装技术。因为一辆轿车的音响优劣,不但与音响本身的质量有关系,还与音响的安装技术有直接关系。

2、音质的处理技术

汽车音响的音质处理已朝数码技术发展,高级汽车音响带有DAT数码音响、DSP(数码信号处理器)、MP3技术等,形成了数字化、逻辑化、大功率的Hi-Fi立体声系统。

汽车音响的音质优劣除了主机配置外,还有喇叭的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人认为,在一般汽车音响中,喇叭至少应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因为制造优质的喇叭需要复杂的技术,价格不菲但其产生的高、低音效果往往是普通喇叭无法达到的。所以,轿车音响的喇叭一般是比较讲究的,尤其是多路分频喇叭更是如此。

轿车车厢空间有限,汽车音响喇叭是不可能带大音箱的,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仪表台、车门、后围隔板等部件与喇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类此音箱的构造原理,消除声波的相互叠加现象。当然,喇叭的安装位置往往影响着汽车音响的音质效果,同一对喇叭在不同的安装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中高级轿车音响喇叭的安装位置要经过种种测试后才能确定下来的。

3、抗干扰技术

汽车音响是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之中,它随时受到汽车发动机点火装置及各种用电电器的电磁干扰,尤其是车上所有电器都用一个蓄电池,更会通过电源线及其它线路对音响产生干扰。

汽车音响的防干扰技术就分别对电源线的干扰采用扼流圈串在电源与音响之间进行滤波,对空间辐射干扰采用金属外壳密封屏蔽,在音响中专门安装抗干扰的集成电路,用以降低外界的噪声干扰。

4、主动降噪技术

在人们对汽车音响音质不断追求的同时,对于汽车音响的使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有厂商将类似于降噪耳机中的主动降噪技术,应用于汽车的环境中。

三、如何选购汽车音响?

市场上销售的音响设备多达上百种,价格从一两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不等。对一般车主而言,不必从功放武装到低音炮,物尽其用是选择汽车音响的首要原则。要想在琳琅满目的汽车音响中挑选一款满意的产品,得综合考虑价格、品牌、经销商等因素。

汽车音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主机、功放和扬声器,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这三部分的性能。判断音响主机的优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技术指标。

1、主机的选择:

(1)输出功率:主机所标的功率绝大多数为音乐功率,在40W~60W之间,功率不能太大。

(2)频率响应: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因此该指标最少要达到这个数值,而且越宽越好。

(3)信噪比:它是指音乐信号和噪声的比例,一般高档汽车音响都在90DB以上,该数值越大越好。

(4)谐波失真(THD):该指标体现声音再现的还原度,数值越小说明还原度越高,音响效果也就越好。

2、功放的选择:

功放是音响系统的心脏,功放功率的大小,质量的好坏对音乐的播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汽车的功放都设计在主机内,功率一般为10W~45W,但这样无法聆听多层次大功率的数码音乐,要想使声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在系统中增加独立的功率放大器,其目的是将电源的12伏电压升至35伏~45伏,以高电压推动大功率喇叭,这样动态范围增大了,音乐才能更完美地播放出来。

3、扬声器的选择:

扬声器俗称喇叭,是音响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材,所有的音乐都是通过“喇叭”发出声音,就像人的咽喉一样,是唯一将电能转变为“声音”的一种器材。喇叭的品性,对音响系统的音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喇叭包括低音单元、中音单元、高音单元,这三种单元负责不同的频率,但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

汽车音响使用的喇叭种类很多,有同轴式、全音域、分离式及超低单元等形式。单元震膜的面积愈小则音高愈高,面积愈大则音高愈低,因此,音响系统必须使用多种大小不同的喇叭,才能将音乐完全还原。

(1)并不是标称功率越大越好。

(2)并不是套装喇叭的分频器内置元件越多越好。

(3)在不失真的状态下,确保喇叭大幅度振动不会烧毁。

(4)并不是喇叭的磁铁越大越好。

4、选购经验:

(1)多走走几间音响改装店,多听听器材,多留意该店的商品,多判断该店技术能力如何。

(2)选购一款好的音源主机,一个好的音源主机最好有24BIT,这样的音源分析力强,较易回放出细腻美妙的声音。

(3)选购一款好的功率放大器,最好选50W以上的功率,功率越大,力度越好,声音的控制力就强。

(4)选购一款好的喇叭,最好不要同轴,轴喇叭在汽车音响来说成了差品质的代名词。选两分频喇叭或三分频喇叭最好,因为这样一来较容易在车内做出声场效果,增加空气感和凝聚力。

(5)别小看音响系统的附件,它们分别是讯号线、电源线、喇叭线、专用保险管等等。

(6)多了解整个安装过程,多问为什么,避免被忽悠。

四、汽车音响系统应该注意哪些保养细节?

1、避免暴晒:

现今大部分的车辆都装备了CD播放机。高温和潮湿会直接损害激光头的使用寿命,所以在骄阳肆虐时,为了避免太阳光的直射,最好使用遮阳板抵挡一下烈日。

2、避免受潮:

由于夏季空气潮湿,很容易造成CD盘上结雾,潮湿的CD盘如果直接进入主机会令激光头读取速度跟不上,同时电器元件受潮,严重了还会造成激光头损伤。潮湿和高温是电子组件和激光头老化的主要元凶。

3、暴晒后不要马上使用:

在车经过阳光暴晒后不宜马上将音响的音量调大,因为电子系统的工作状况是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的,立即调大音量不仅会损伤喇叭等电器,而且还会影响主机的使用寿命。

4、注意防尘、清洁:

激光头的另一天敌就是



汽车闲置期电瓶养护技巧
车主需知 新车都应该做哪些保养
学会修车三大绝招 自己修车省钱又省事
没想到汽车贴膜可省油 贴膜的工艺很重要
汽车小知识:教你如何改装汽车音响
驾驶位最为危险 刹车失灵-紧急应对方法
切勿画蛇添足 汽车日常保养中的三个误区
汽车知识: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因素解析
汽车暖风不热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确应对
夏季汽车保养要注意“三防” 注意三大误区
七点小常识 浅谈机械式转向机的保养维护
车辆管理五项新措推出 新车上牌不需安检
炎热的夏季中 车内一定不要放易爆物品
怎么更省油 空挡滑行不省反而废油
汽车蓄电池保养方法 微弱电流不能忽视
如何弱化汽车噪音 加入减振板配合吸音垫
汽车音响保养 汽车音响三怕 怕潮、怕灰、怕震动
大雨车辆遇险 危急时刻什么设备最管用
购车前需知 主要的车险险种介绍及规定
车辆冬季易亏电 必须注意用电设备及时关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极速汽车网 Copyright @ 20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