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档汽车的驾驶技巧与节油

所属类目:用车技巧 - 发布时间:2017-07-11

  自动档汽车只有两个操作踏板,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只用右脚即可操作,行车加速时踩油门踏板,减速停车时踩刹车踏板,汽车在行驶当中自动换档,操控简单省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女士驾驶员,但是人们一谈到自动档的汽车,都会说比手动档的汽车费油,事实真得是这样吗?又如何驾驶自动档汽车做到节油呢。本站结合自动档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及历史说明这些问题。

在手动变速器即手动档车中,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为离合器,当汽车换档时,需要控制禽合器踏板使禽合器分离。在正常行车时,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发动机的动力100%的传递给变速器,即离合器没有能量损失。

而在自动变速器汽车,即自动档汽车中,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为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无需人工操控,能够自适应的变速。如果发动机转速是2000转/分.经过液压变距器传给变速器后转速为1800转/分若汽车遇上坡阻力增大,液力变距器输出转速可能下降为1600转/分.1000转/分甚至更低,从而降低车速而自动的增加输出转距.所以,液力变距器相当于一个能随外界阻力变化自动的改变输出转速和转距的无级变速器,正是一点保证了自动档车的起步平稳。

但是液力变距器因为液力传动利用自动变速器油的冲击流动传递动力,存在能量损失且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在经过液力变距器后,最高输出转速只有原来的90%,这一点造成了自动档汽车油耗增加. 

但是自从20世际80年代以来,在液力变距器内设有了锁止离合器,在汽车高速高档行驶时,锁止离合器锁止(接合),实现机械传动,以减少液力传动时的能量损失。但是,早期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的锁止时机较晚,即到了高速行驶后才锁止,而在在部分的中低速范围内,液力变矩器仍处于液力传动状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速器控制技术的提高,现代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内锁止离合器锁止时机提前,在很低的车速就实现锁止,实现机械传动,所以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个问题是自动变速器的档位,早期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前进档,现代的自动变速器最低也有四个前进档,很多变速器有五个、六个前进档,奔驰的七档自动变速器以是很平常的了,而丰田雷克萨斯装配八档的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已量产。档位的增加,变速器传动比的变化范围更大,汽车换档平稳且明显的降低油耗。

  第三个问题是自动变速器的换档程序更加智能化,如大众的01M和01N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依据节气门的开度信号判断司机的意图,依据汽车的行驶车速判断汽车的行驶阻力,电子控制单元综合计算后,选择最佳的换档时机和工作档位,达到运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所以我认为,说自动变速器的车费油,那是以前的说法,也是事实,但是现在,自动档汽车并不费油,而是我们没有掌握驾驶自动档汽车的技巧。

节油驾驶技巧方式:自动变速器的D档为前进档,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司机踩油门的量(发动机节气门的开度信号)和汽车的行驶速度两个信号控制自动变速顺升档或降档,当节气门开度小,即司机踩油门量小,而汽车的行驶速度高时,认为外界的行驶阻力小,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自动变速器升档;相反,若司机踩油门量大而车速没有相应的提高时,认为外界阻力大,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自动变速器降档。

  所以,在控制变速器升档时,我们可以缓加大节气门开度(踩油门),待车速相应提高后,收油门,因为车速不能相应的降低,电子控制单元收到节气门开度小的信号,认为外界阻力小,就会控制自动变速器提前升高档。之后,再加油门提升车速,再松油门给电子控制单元一个负荷小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再次提前进入高档。如此循环,在提升车速的同时,及时的换入高档行驶,对汽车的节油是很和益的。

  综上所述,在D档行驶时,不是一味的加油门提升车速(当然变速器内部在自动换档),而是像开手动档一样,加油提速后松油,之后是换高档,只不过这个换档过程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实现。(手动变速器由手动换入高档),如此以来,达到驾驶自动档车节油的目的。

如何预防汽车降温病 汽车保养禁忌有哪些
汽车方向盘不正如何解决?
车主用车须知项 严寒季节轮胎的保护秘诀
汽车闲置期电瓶养护技巧
如何检测汽车手刹系统的制动效能
什么是轻量化汽车 轻量化到底能省多少油
高速路六大行车诀窍 停车前警示避免追尾
日常汽车保养需要注意 是否要做四轮定位
高油价时代空调实用准则 八招让你省油
用车小贴士:夏季需及时清洗燃油滤清器
雨季汽车检修十大攻略 避免经过积水路面
车辆更换备胎十步骤详解 换胎后旋紧螺母
汽车车头灯日常保养和常见故障维修
汽车维修知识 日常如何正确的使用千斤顶
汽车防锈的七小技巧 涂牙膏可临时防锈等
车辆别再长期闲置啦 这些部件磨损大得很
自驾踏青开车注意事项 雨天-勿紧急制动
气囊也有“保质期”汽车安全装置保养注意
让视野更加开阔 汽车玻璃保养方法解析
入秋如何延长爱车寿命 秋季爱车保养攻略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极速汽车网 Copyright @ 2017-2022